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十二天將


天后為壬子。代表了諸如貴婦人、皇后、妻子、國母、婦女等等的信息。
太常為己未。代表了諸如酒食宴樂、武官、酒食、衣物、亦代表經常、常常等的信息..
天空為戊戌。代表了諸如奴婢、說謊、醜婦、晴空萬里、天馬行空、空虛、欺騙等等的信息。
勾陳為戊辰。代表了諸如勾結、牢役、好爭鬥、跌打損傷、田土、詞訟、勾連之事、貪薄小人、遲滯不通、脾胃等等的信息..
朱雀為丙午。代表了諸如文書、印信、口舌、謠言、眼睛、信息、一切帶有文字的物品、爭吵等等的信息。
太陰為辛酉。代表了諸如性格內向、暗中行事、心思細密、謀略深沈、沈默陰匿、工於心計、潛藏、隱密等等的信息。
玄武為癸亥。代表了諸如盜賊、小人、頭暈、醉酒、暗昧之事、淫邪、昏迷、疑惑、走失、陰私等等的信息。
白虎為庚申。代表了諸如道路、橫禍、疾病死傷、凶喪孝服、血光之災、凶惡怪異、骨折、臭味、威權、爭鬥殺伐、交通事故、凶猛好鬥等等的信息。
青龍為甲寅。代表諸如財帛、富貴尊榮、喜慶之事、文官、丈夫、田主、生產、孕事、桃花等等的信息。
六合為乙卯。代表了諸如和平、協議、婚姻、合作、證人、證據、仲介、朋友、平和、術士、小孩等等的信息。
螣蛇為丁巳。代表諸如虛幻不實、驚恐怪異、變化多端、做夢連連、牽纏、心驚肉跳、虛偽、火光、小人、血光、浮腫、一切細長之物、幻想等等的信息。
貴人為己丑。為十二天將之首。代表了諸如頭部、貴人、領導、官貴、尊長、高貴、高層次、降祥賜福、新起點等等的信息..
在大六壬的十二天將當中,六個凶神分別是朱雀、螣蛇、勾陳、天空、白虎、玄武。而六個吉神則分別是貴人、青龍、六合、太常、太陰、天后。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認識六壬


所謂六壬,就是在天干地支的六十花甲中,有六個天干為壬的干支組合,因此叫六壬。壬為北方屬水,在河圖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就是說,水為萬物之母,其生數為一,一加中數五變為六,六才成為水。所以,萬物從一開始生成。
壬為陽水,主生。所以壬水為萬物生成之始,也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前提根源。
六壬的演算,完全是按照“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式進行。它以天(天盤)、地(地盤)、太陽(日躔)、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時、四季等等自然界的週期變化為運籌的依據,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時空關係納於其中,生克為正,制化為變,以求得矛盾的相對統一和平衡,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媽祖進香陣頭



報馬仔
先鋒「報馬仔」,負責察看前方路境的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的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
報馬仔的造型,頭戴斗笠以防曬, 肩搭簑衣以防雨,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壺、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韭菜表示他不受餓、有吃食而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是因為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著一隻草鞋、捲起半隻褲管,表示他雖工作辛苦,但忠於職務,縱使捲起褲管、鞋子掉了一隻,形象滑稽也不在乎。


頭旗、頭燈、三仙旗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兩枚紅絨球裝飾,葫蘆上插貢香一枝,旁有一藍一紅小燈,燈號與大轎上的燈號配合, 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
「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光明,為照明之用,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
「三仙旗」為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

開路鼓
走在進香團隊伍前端,開路的小樂團。「開路鼓」不分晝夜,沿途步行吹奏敲打,通知信徒,進香隊伍已到了。

特組自行車
自行車隊,隊員服裝不論男女一律戴帽、白上衣、同一顏色領帶、卡其長褲、手戴白手套,陣容嚴整,一直都是「進香示範隊」。同時每天在媽祖駐蹕過夜的廟宇前組成隔離牆,方便大轎班行禮入宮停駕,堪稱是媽祖的「鐵衛」。

繡旗隊
設置的目的在於充實進香隊伍的陣容,隊員逐年擴充,曾經達到三百六十餘支,避免人數過於龐大,將人數控制三百人左右。

福德彌勒團
由土地公、玉女與三位羅漢組成,這些神像以土地公為開路之神,沿路手持元寶主賜財。

彌勒團
該團有三位彌勒,沿途喝酒嘻笑怒罵,百無禁忌,一副肚大能容的模樣,十分討喜。

太子團
該團主神為三太子哪吒。太子團有換奶嘴的習俗,一般有新生兒的信徒都會買奶嘴與之交換或求一個新奶嘴給新生兒吸吮,藉以求平安健康長大。

神童團
兩位神童在旗幟的引導下,沿途蹦蹦跳跳,藉以問路,動作十分可愛。

哨角隊與馬頭鑼
馬頭鑼敲了十三下或鑼均要吹奏,途經橋面、墓地或喪家時則亂鑼響之,為驅趕邪魔之意。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搶救台南市舊漁市場


已有八十年歷史的老建築不留,何來傳承的百年古蹟?

上圖為安平運河旁的台南舊魚市場在日治時期的模樣。左下圖拍攝於1978年1月21日,當天行政院長蔣經國到台南市安平運河碼頭的魚市場視察,看到成堆成籮的漁獲,露出愉悅的神情。右下圖為即將遭拆除的台南舊漁會倉庫(前身為台南魚市場)近貌(攝於2016年1月20日)。

昔日台南府城與安平外港間,原有許多水道可供客貨運輸,稱為「五條港」,後來隨著港道淤淺,於日治時期另開鑿運河取代其功能,在今台南市中正路西端的地方,興建了一段船渠供漁船停泊,並進行魚貨拍賣與補給,附近造船廠、製冰廠、金融機構、南北批發商林立,市況非常繁榮。

該船渠延伸入市區內,狀如人體的盲腸,因此被稱為「運河盲段」。從日治時期到1970年代,此處的南北側一直有漁貨買賣進行著,許多來自澎湖及其他外地的漁船也會在此處補充乾糧和漁具。
然而,由於港外淤塞,這一帶漸漸無法行船,終致廢港,運河航運因而受到影響,雖然後來在三鯤鯓又開設新港,但此地的漁業已趨衰敗,失去航運功能的運河被大量都市廢水排入,變成了一條又髒又臭的大水溝。

1977年,台南市政府決定將運河盲段水域填平並計劃在上面蓋大樓。之後由北屋建設(台北房屋建設公司)於1978年6月15日得標,動工興建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地上11層、地下2層,外觀仿中國傳統宮殿的「台南中國城」大型複合式購物中心,並於1983年竣工。時任台南市市長蘇南成,欲藉中國城來帶動正在開發中的安平五期重劃區。

1983年5月10日,台南中國城正式啟用,裡頭規劃了商店街、小吃城、電影院與辦公室等,並為當時熱鬧的中正商圈,提供了200多個停車位。矗立在運河邊的中國城(地址為中正路343號),佔地約3,000坪,為住商混合之大型建築,內有商店街、地下街和戲院,但卻與水岸生活毫無關聯。

台南中國城裡有台南的第一條地下街,獨特的營業模式改變了台南人關於逛街的思維,地下街聚集了各式小吃、服飾與流行文化,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往朝聖,也成了象徵80年代台南繁華的顯著地標,其全盛時期與小北商場齊名,為台南著名的小吃聚集地。

1993年,海安路拓寬計畫啟用,造成人潮被阻斷,使得中國城與中正路末段鬧區轉趨沒落。

1998年,中國城被指為運河的「毒瘤」,該地區的環保意識亦開始覺醒。

2005年,在《台南府城都市發展月刊》第34期中提到有關運河再生的計畫,命名為「運河星鑽」;該計畫的重點在於拆除中國城,並遷移新南國小、金城國中,以美化運河週邊,發展觀光特色。

2010年,中國城都市更新執行計畫正式啟動。

2013年12月25日,台南市市長賴清德表示,市府預定於2014年底以爆破方式拆除中國城,讓原址回歸落日大道中的一環,亦使安平運河及安平港結合一體,使市民有機會遠眺安平夕陽,不過並未真正執行。

2015年,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與台南市政府都發局局長吳欣修表示,台南市政府最快能趕在當年11月拆除中國城,工期約半年,並放棄爆破構想。而在拆除之後,原住戶可領補償金或換地,市府將斥資新臺幣兩億元改造中正商圈,實施之前規劃的「運河星鑽」造鎮計畫。

2016年3月20日,台南市政府動工拆除中國城,預定工期為5個月,可於同年8月底前拆除完畢,未來將打造潟湖廣場,重現「運河觀夕照」。

都發局長吳欣修表示,未來廣場的興建將以潟湖及自然都市為概念,連接中國城廣場與海安路綠帶,透過運河水域綠地,重現中正路的都市新意象,成為運河最璀璨的星鑽,也讓運河觀夕的古景得以重現。

然而,台南市政府提出的「中國城暨運河星鑽地區都市計畫」計畫,旨在「結合運河再生、機能復甦與城市記憶的都市計畫」,卻要將台南舊魚市場拆除!

曾見證運河滄桑歲月的台南舊漁會倉庫(前身為魚市拍賣場)也在拆除範圍,陪伴多少漁帆點點的地標即將走入歷史,令許多老台南人十分不捨。

台南市政府財政處表示,該漁會舊倉庫土地與建物,約於1956年就登記在市府名下,非歷史建築也不屬古蹟,將配合中國城暨運河星鑽開發計畫拆除。

都發局表示,漁會倉庫位址配合都計變更為商業區,攸關將來跨區段徵收的配地權利,就地保留恐有困難。

雖然市府要提供環河街56號做為搬遷新址,但現地舊倉庫前身即為魚市拍賣場,也是運河盲段填平後,唯一仍留存見證新運河開闢後的漁業興衰史的建築,不該就這樣拆除令其消失。

但台南市政府不顧文化界反對,重申「魚市場倉庫不具文資保存價值」;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經古蹟審查,舊魚市場倉庫不具文資保存價值,僅有木構的部分將移除保留再利用。地政局長洪得洋則說,近日已派人拆除鐵皮屋頂,木構部分將由文化局負責移除。

位於安平運河旁的「台南魚市場」為1936年興建的魚市場建築,至今已有80年歷史。有別於西洋古典風格,具有裝飾藝術元素的魚市場,在台南老建築中獨樹一格!而競賣場所與辦公空間為一體建築的設計,更顯示出魚市與漁會的緊密關聯。

舊魚市場是台南漁業發展史的重要見證,也是台灣少數還留存的日治時期魚市場,緊鄰台南船溜,昔日為沿海魚貨運抵台南的重要交易行口,曾經是全台第五大的魚貨拍賣市場,周邊有船五金、製冰廠、造船廠及青果菜市場,可說是運河最熱鬧的地帶。

台南自荷蘭時代即與海的關係密不可分,清代更有五條港運河,但面貌皆已不再。而日治時期設置的船溜及魚市場,為說明昔日城區與港口運輸關係僅存的重要地景,更是研究台南都市地理環境變遷的重要對象。

在安平運河周遭的產業設施大多消失的情形下,舊魚市場仍見證新運河開闢後周邊產業的興衰史。事實上,並不是只有被政府「認證」的古蹟才需要被保存,像台南魚市場這樣的產業建築亦不容被忽視。

已有八十年歷史的老建築不留,何來傳承的百年古蹟?

2016年8月15日上午台南市政府針對台南舊魚市場拆除一事所引起的爭議表示,由於配合中國城區段徵收,舊魚市場用地劃為徵收抵價地區域,依法需要騰空由徵收戶挑選,且經文化局審查,舊魚市場已經不具文資保存資格,才決定拆除,但考量舊魚市場與區域民眾長久連結記憶,市府將透過「異地保存」方式,讓魚市場意象延續,至於保存地點及方式,將邀關心市民及公民團體一起討論。

於是,文化界立即發起網路連署以搶救台南魚市場,呼籲台南市政府應立即停止拆除舊魚市場,盼珍視台南遺產,推廣台南運河文化。

搶救台南市舊魚市場團隊表示,雖然舊魚市場的土地開發利益太大而無可阻擋,但在開發地利的現實情況下,至少可透過建築線指定劃設,考量就近或原地保留再利用的可行性,而不是進行異地保存、遠移到跟運河歷史無關的位置,那根本是無意義的舉動!多元文化地景的留存與活化,才能豐富台南這座歷史城市。

當天下午,台南市政府旋即宣布暫停台南舊魚市場的拆除作業。

地政局指出,配合中國城拆遷,有47位地主土地被徵收,其中有10位地主選擇以地換地方式,換回資產,舊魚市場所在區域因為是可建築用地,依法必須提供給遭徵收地主作為選擇用地。

市府表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2015年辦理的中西區建物列冊審查,將舊魚市場(後改為南市區漁會)排入審查,因原貌已遭受到大幅破壞與改變,例如屋頂、原木屋架已佚失(現為鐵皮浪板及石綿板)、外牆及南側的增建(外側列柱中間增設磚牆,加裝鐵窗、鐵皮)、內部空間喪失原有配置及功能(現為停車場並有後期磚造隔間)等,皆降低建物本身真實性與完整性。

事實上,台南舊魚市場木構部分前面雖有三分之一已不復見,但是後半段還存在。

面對外界質疑市府為何在拆了中國城之後,卻又要將舊魚市場的土地標售興建大樓來影響中正路運河的通暢視野,都發局則表示,該處兩百多坪的基地之深度很有限,建商若要向下挖深來蓋高樓層,將會付出極大成本。

自詡為文化首都的台南,應謹慎處理舊魚市場的保存與活化議題,更須立即重新啟動文資身份調查,將其建築保存納入計畫,並活化運河周邊的文化元素,讓魚市場得以成為台南運河的新亮點,用歷史的高度建構出文化首都的格局。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倪嘉萍 舉重選手


為台灣於1990年拿下亞運舉重銅牌的倪菀謙〈原名倪嘉苹〉於9月17日病逝高醫,享年45歲。家屬訂9月26日上午11點於高雄市立殯儀館永懷堂為她舉辦告別式。
57年次的倪菀謙〈雄商體育老師〉是我國闊別亞運20年後,1990年重返亞運為中華台北拿下舉重銀牌的國手。她參加8次世界盃,2次獲得銀牌,參加無數的全國競賽,打破全國紀錄達30多次。
1995年她和柔道高手張震球〈海青體育老師〉結婚,育有1男2女,伉儷情深,傳為體壇佳話。
從舉重場退役後,倪菀謙擁有中華民國B級國際裁判資格,身影仍活躍各項舉重比賽場合中。她曾到北京體育大學就讀博士班,與當地體育界熟稔,因此在高雄世運籌備時,她特地擔任志工,帶領大家到北京參觀奧運籌備如何訓練志工事宜。
倪菀謙是蔡溫義的學生,倫敦奧運期間,已病重戴著氧氣罩的她仍牽掛我國舉重成績,盯著轉播直到許淑淨奪得銀牌後才寬心。
倪菀謙2008年乳癌發病,由於癌細胞移轉肺部,於9月17日下午4點46分不敵病魔於高醫辭世。紀政與中華民國舉重協會理事長張朝國等人聞訊都紛紛慰問家屬,韓國舉重協會安孝爵理事長也將率員來台參加告別式致哀。

一九九0年北京亞運勇奪銀牌的舉重名將倪宛謙(原名倪嘉苹)辭世,享年四十六歲;二十六日上午,數百名來自教育界及體壇好友在市立殯儀館為她舉辦告別式,包括紀政、戴遐齡、錢薇娟、蔡溫義、許淑靜等,專程為她送行,場面哀戚。

  倪宛謙奪牌後積極培育體壇新秀,催生了許淑靜二0一二年倫敦奧運舉重銀牌,幾個月前,癌症復發,十七日下午病逝高醫。

  體委會主委戴遐齡前天提前前往上香致祭,肯定這位為國爭光、積極栽培後進的好姐妹,一生為台灣體壇的奉獻與成就。

  
一九九0年我國闊別二十年以「中華台北」名稱重返亞運,當時二十三歲的倪菀謙,在北京舉重場奪銀,為台灣拿下重返亞運的第一面獎牌,這面獎牌意義非凡,她參加八次世界盃,二次獲得銀牌,參加無數的全國競賽,打破全國紀錄達三十多次,曾被國際總會選為「舉重之花」。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查證古詩 緣起水仙宮



馬清樞〈臺陽雜興〉【詩文】:
「水仙宮外盡成途,滄海揚塵信不誣。短短牆堆紅靺鞨,家家籬繞綠珊瑚。村娃小戲渺綿氏,番客歡呼打喇酥。挈榼乘涼何處好,藕花香徹北香湖。」
馬清樞於清光緒3年(1877)來臺任府學教諭,期間曾作〈臺陽雜興〉三十首,描述在臺所見所聞。但拙見認為詩作所稱水仙宮並非府城水仙宮,而是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的笨港水仙宮。以下幾點說明:
一、府城水仙宮前在康熙末已有北勢街,附近雖港道穿流,但各種郊商店鋪、貨棧雲集於港道兩側,為繁榮盛極一時的商港區,何須等到光緒年間才感概「盡成途」?而且馬清樞描繪水仙宮的一隅:紅色矮牆、綠珊瑚為籬,單屋或合院屋宅所形成的小聚落,府城水仙宮附近在清末仍是商貿區,以樓半街屋較多,與詩文的描述不符。
二、詩中「渺綿氏」和「打喇酥」,據作者自註是番語秋千和飲酒的意思,「番客」應是平埔族人。可見描述的場域當是原漢雜處、位於郊區之處,而非街區。
三、末聯「挈榼乘涼何處好,藕花香徹北香湖。」挈榼是拿著有蓋子的酒器,就是要找地方飲酒休閒。從地緣關係來看,作者遊歷水仙宮後,認為最佳乘涼休憩景點是北香湖;北香湖在今嘉義市西區,曾名列嘉義八景之一。如果作者是在府城水仙宮,當時西門城外酒樓茶館林立無邊風月,應該是直接到店家飲酒作樂,沒有所謂「藕花香徹北香湖」。
四、笨港溪(今稱北港溪)常因洪水泛濫成災,又港口為泥沙淤積,致使港務漸而衰退,貿商不振。笨南港街在乾隆末年已不如前期的繁榮,嘉慶初年因多次溪河泛濫成災,田園,商家被毀無數。水仙宮、協天宮亦遭其災,街民或他遷笨北港街,多數則遷居麻園寮另形成街市,稱「新南港街」。笨南港街更加速蕭條,商業、港務衰退末落,光緒末年,已成為「舊南港」村落。
綜上論述,就歷史發展、地理景觀以及地緣關係,馬清樞在此詩作中描述的水仙宮,應是指笨港水仙宮。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祿忌碰撞之後..


 喔!原來五月份住的是 七殺與擎羊。

 惹出廉貞祿。去黏太歲忌。暗指雄三誤射。

流月 機梁紫陰。流日 貪陰右機。

天機的祿忌。會是怎樣的情況。

颱風已經觸地。

 流時 陰同機巨。火貪天馬。同祿忌。

松山車站。車廂爆炸。